把复杂的决策拆成可度量的步骤,是九八策略的核心思想。“九”代表九大研究维度:宏观周期、行业景气、公司基本面、估值与相对价值、资金面与流动性、因子与策略特性、政策与监管风险、市场情绪与行为学、微观结构与交易成本。每一维度既能独立提供信号,也可作为交叉验证的过滤器,避免单一指标的误导。“八”代表八项执行原则:规则化与公开、事前假设与回测检验、风险预算与仓位限制、杠杆与资金成本平衡、交易成本建模与执行优化、止损与动态调整、分批入场/退出与仓位多样化、定期复盘与治理。把这些原则写成可检验的条目,能把模糊的直觉转化为可度量的行为。
在投资研究层面,九八策略强调多时度与多方法并重。宏观与政策决定顶层配置,行业与公司基本面决定择股或择债,而资金面、流动性和微观结构决定策略可执行性。研究方法应包括:定性分析、统计显著性检验、信息比率和回撤分析、以及充分的出样验证。常见错误是把短期价差当作长效信号,或忽视样本外的制度变迁。九八策略通过九维交叉检查,强化结论的稳健性。
实用操作指南要从假设出发并系统化。推荐的流程为:1) 明确投资假设与边界条件;2) 获取并清洗数据,建立可复现的样本集;3) 回测并加入交易成本与滑点假设;4) 做压力测试与多情景检验;5) 小规模实盘试验并详尽记录交易日志与偏差;6) 根据实盘表现调整并分阶段放大规模。每一步都要有检查清单:数据来源、样本期、交易成本假设、止损规则、最大容忍回撤与杠杆上限。
交易透明策略是九八的治理核心。透明并非盲目公开策略细节,而是确保决策路径可追溯:策略章程、参数版本控制、交易记录与绩效归因必须可审计。预先注册交易规则与回测假设、对重大偏差进行根因分析,可以显著降低事后合理化与确认偏差的风险。执行层面要求对滑点、市场冲击与执行算法进行量化说明,并在实盘中持续对比模拟结果与真实结果。
行情评估与观察建议构建多因子打分系统:将宏观(增长/通胀)、流动性(货币/信用利差)、情绪(隐含波动/买卖价差)、技术(趋势强度/成交量)等维度标准化为0-100分,形成复合得分。基于得分设定策略激活阈值与杠杆档位:复合得分低时采取保守姿态、得分高时按规则放大仓位,但必须设定触发复核和人为干预的条件,避免模型在极端状态下失控。
市场分析应同时考虑顶层情景与底层可执行性。顶层分析以宏观变量与政策路径生成多种情景(如高增长高通胀/低增长低通胀/滞胀),底层分析评估个体标的的成交深度与交易成本。交叉资产相关性在市场压力时期会显著上升,因此情景分析中要包含尾部相关性假设,并为流动性紧缩或融资断裂准备应急方案与对冲工具。
杠杆平衡是九八策略的最后防线。基本原则是:杠杆来自风险预算而非名义追求高收益。常见做法是目标波动率框架——将每一策略的名义杠杆与其预期或滚动波动率挂钩,并设定实时去杠杆阈值(如波动率倍增或回撤超过预设比例)。计算杠杆时,应同时把融资成本、保证金弹性与潜在市场冲击计入收益与风险模型。分散化可以降低总体杠杆需求,但在极端事件中相关性上升的风险必须通过现金缓冲、流动性储备或买入尾部保护来管理。
在治理与行为管理层面,九八策略强调四件事:第一,预先注册并写入策略章程,明确胜负条件与退出条件;第二,保持可复现的数据与代码仓库,所有回测与实盘差异必须有记录;第三,设置多层次监控与告警(回撤、波动、保证金、单笔异常);第四,定期举办独立复盘,审视假设的时效性与模型稳定性。只有把研究、执行、透明度与杠杆管理形成闭环,策略才能在纷繁市场中持续运作并抵御未知冲击。